2018-12-31

害怕影子的人 II

最近的豬瘟,真得讓人覺得人類這種動物,真得倒行逆施太久。難怪七殺碑上會有 殺殺殺殺殺殺殺。

這一切或許要從預防醫學說起。黃帝內經也有談到預防醫學

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

所以真的預防醫學的極緻結果,是有醫生好像沒醫生。有聖人好像沒聖人。這很容易理解,如果一村子的人在還沒有生病之前,就被治了。那這個村子將看不到人生病,感覺是不需要醫生一樣。如果一個國家再動亂發生之前就被治理,那這國家就看不到動亂。感覺是不需要人來治理一樣。這就是一個醫生,一個治理國家的人的最高境界。推而廣之,推到任何領域的專家亦同。

現在我們的預防醫學呢?多數人以為的就是運動,營養,體檢,打預苗。

運動,營養這是健康促進。便宜,簡單。有多少人去做呢?
比較多的人還是選擇體檢,打疫苗。

體檢,我們知道許多人,每年都會體檢一次,這個體檢最多,也只能分析當下的狀況。但,人們卻誤以為這就是未來。我們對這種現象跟制度是應該要提出一些工程上的看法。我們先把結果給說出來,為什麼要體檢,不是因為他有用,而因為現代的醫學技術,人們多數不了解中醫,所以沒得選。

工程上,針對一個動態的事物,人們用定時的方式在觀測,這個就叫取樣。取樣其實是一個濾波的行為,所以取樣定理告訴我們,我們的取樣頻率至少是我們要取樣的頻率的兩倍。打個比方,有個人,每天早上就會慢跑三公里,如果你每天早上都從窗子看到他,你只能確定他每天早上有跑一次。如果你想更確定他是不是每天"只有"早上跑一次,你要在晚上再看窗子觀察一次,確定他晚上沒有跑。這樣你的觀測時間就是一天兩次。至少要一天兩次,對於別人一天一次的行為,才會有足夠的信心。這就是取樣定理。

你可能會說,每天早上的一次觀察就已經可以知道他每天一次跑步了,為什麼還要加晚上一次才能確定?因為每天早上的觀察,很有可能只是"剛好"觀察到這個人每天跑步。在大自然隨機的現象之下,我們的觀察永遠有一個叫巧合的東西在干擾著你。你只能說,以你每天一次的觀察你只確定,對方每天"至少"跑一次步。所以我們要加晚上觀察一次,確定每天"只有"一次。

你可能又問,如果這個人是早上,中午各跑一次。那我們就算每天早晚各一次的觀察也是觀察不到中午那次啊!

這是一個好問題。

那我們反過來問,如果要觀察到早上中午各一次的跑步,我們需要每天觀察幾次?這裡我們要了解取樣的另一個重點,就是定時去取樣。如果我們取樣的時間間隔不固定,那也代表我們自己觀察的頻率也在變化。例如,一天觀察,一天不觀察,隔幾天,又一天觀察很多次。這樣的觀察,連一天一次跑步都無法確定。這樣的觀察是沒有意義的。所以如果是早上一次,中午一次的跑步,我們需觀察的頻率是一天四次。早上、中午、晚上、半夜。唉啊!到這裡,我們發現,我們正在使用不精確的文字描述問題。要說,早上六點,中午十二點,晚上六點,半夜十二點。

到這裡我們可以下結論就是,一天兩次的行為就是要一天四次的觀察才能確定。這就是莊子說的,小年不知大年!也就是取樣定理。

有以上的概念,我們舉幾個例子,

一、只給你看電影的一幕,你能完全了解整部電影的內容嗎?現在電影都有預告片,短短幾分鐘的影片,有時跟電影本身有很大的落差,讓人們常常有種被預告片欺騙的感覺。就是因為預告片是非固定時間取樣啊!這樣的取樣不只得不到正確的訊息,還失去了最基本的訊息!我們假想,如果我們每十分鐘進去電影院看一分鐘的片段,我們可以看出多少內容。那麼改成五分鐘進去看一分鐘又如何?有一些電影在最後結局五分鐘爛尾了,或是在最後結局五分鐘大回憶,或是像靈異第六感最後以暗示的手法把結局合盤托出。這都代表你要用高頻的取樣率才能了解電影的內容,就代表其內的訊息量極高,這是不是就是夏農熵!

二、人們看到今天大盤的收盤結果,有人敢預測下個月發生大跌的可能嗎?如果每星期我們都看一下開盤價,我們能預測下一個星期嗎?如果每天我們都看一下開盤價我們能預測明天嗎?很難。因為一個我們連合成頻率都不清楚的概念中去取樣,我們就是小年不知大年。所以為什麼要定時定額買殖利率股?呼之欲出。

三、體檢,現在很流行每年一次的體檢。如果你活一百年,你將會做一百次的體檢。這個取樣率高嗎?我們怕不怕身上有一個頻率更高的變化,是以月為單位在變化。這樣一年的體檢就看不出來了。以取樣原理,如果是一個月的頻率,那我們要半個月就體檢一次才有機會檢到這個變化。如果身上有以星期為單位變化的現象呢?那我們就要三天體檢一次為佳。如果是以天為單位變化呢?我們要半天體檢一次為佳!如果這個變化是需要抽血才看得到,那是不是要半天抽一次血?所以每年檢一次,是否心理上的安慰比較大?如果把這個制度推論成經濟問題,是不是會比較合理?這也是我們為什麼一直看到有每年體檢的人,還是會有發現問題為時已晚的情形。我們深表遺撼,因為你沒聽過取樣定理。

那麼疫苗,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病毒又是一個怎樣的概念。2018年的三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將會帶給人類新的展望。尤其是George P. Smith 和 Sir Gregory P. Winter,疫苗技術終於得到進步。如果這兩位得主的技術可以大量生產或是讓人類真得讀懂病毒的意義,那麼今天的疫苗看起來就相對危險了。有什麼樣的人工技術可以強大過人體的精密?如果沒有,我們就應該要聽聽身體在跟我們說什麼,藉以解讀身體的需求。如果往這個方向思考,一切問題根源不就可以討論了嗎?

根源是什麼?根源就是治不好啊!

治不好的東西就用殺的嗎?治不好的東西,這個危險我們防得了嗎?你吸的每一口氣都是乾淨的嗎?你摸的每個東西都是乾淨的嗎?所有的東西都要消毒過才摸?消毒的完嗎?你吃的東西都是正常的嗎?是不是要穿無塵衣出遊?家裡是不是要改成無塵室?是不是整個世界都要噴消毒劑?咦!真得啊!我們還真噴了!所以豬用燒的,用埋的,用電的,真得就乾淨了?哪一隻眼睛可以看到病毒的飛揚,病毒的路徑?

跟影子做戰我們贏得了嗎?為什麼不給生命一個對抗的機會呢?

元旦,任何有基本智商的人,為了十秒的跨年。可以不感到空虛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ads2

如何順其當然聽自然

想當然,自然聽自然。
聽自然,當然想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