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16

中醫的科學

以下是胡希恕老師所講述的傷寒論課程中的一節中所談論的中醫的哲學。我認為該介紹給大家看看。希望大家可以從中得到啟發。

---------------------------------

所以說這個中醫呀!古人這句話是一個至理名言,所以正邪交爭,這個很合乎科學。古人看這個疾病呀!不是疾病自己在那進展的,它與人的機能交互起作用,怎麼個 機能呀!這個生理呀!就是人體的這個,老跟疾病,要想解除它,就是咱們現在話就是鬥爭呀!它與疾病老鬥爭,一時也不息。這個很有道理。咱們這個內經之所以 形成,與這個都有關系的。這個要跟你們解釋一下,這個人要是有了病,這人體這個東西,受了外界勢力它就要抵抗。沒有這個本能呀!你像咱們在宇宙不能的,這 個病菌有的是呀!就像這個急性傳染病也是一樣的,他不得病,他就得病了。這個不得病的,是他的身體機能非常的亢奮,一遇到病菌就能馬上抵御它。那么這個病 呢?也是這樣的。有了病了,這個生理機能也會想法子抗拒它,要解除它。可是靠這個自然力量,有時候解除不了,解除不了呀!他就反應為病狀了,就形成了這個 病狀,這是咱們中醫正邪交爭。咱們再想一想,這個人體呀!萬人搆造都一樣的。不是你這樣體質,他那樣體質,都是一樣的。五臟六腑大致都一樣,抗御疾病呀限 于自然的生理結搆,他有一定的方面。你看咱們隨便拿腦子想一想,人體想要排除疾病,就這麼幾個方面。一個從廣大體表面出汗。用發汗的辦法來解除疾病。咱們 太陽病就是這樣,前面已講過來,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它就想要從廣大的體表面以發汗的機理把病邪解除,它解除不了,所以陽氣在表嘛!血管又多,達到一個飽 滿充血狀態,脈緊,脈浮而緊,頭項血液凝滯樣疼痛。感冒都有這樣的感覺,體溫高了,與外界的差距加大了,覺着有寒。咱們細想想,這些症狀是什么呢?你要看 看解剖生理學就好了,這個人要發汗以前呀!第一個血管擴張,就是毛細血管,所以內部體液大量輸送到體表,干什么?它想出汗,毛孔一開,它汗就出來了。從汗 腺就出來了那熱就解除了可 是在另一般的個感冒呀,形成這種太陽病的階段呀,達不到汗出,這種准條件都具備了,所以得這個表證。那么再有一個方面呢?你想一想,人體的搆造呀,表不 行,他就還想個辦法。它就是裡,裡就是消化道之裡呀!上面吐出,下面排泄。他利用這個道理,這也是萬人具備。咱們講的陽明病、太陰病都是這個東西。它把這 個病邪整個驅逐在胃腸之里,就達到這個目的就行。也是限于自然量力達不到,就即便下利了。這個胃腸的功能呀!它反而自己出了毛病了,病邪還沒排出去,自己 就出了毛病了,就是所謂太陰病的這種情。那么反到達不到這個泄下的作用,就是陽明病的那種情況,這就是裡。去離表,裡而外,就是利用半表半里這個方面。這 一方面利用一切臟腑的機能,呼吸道呀,泌尿系呀,等等的方面把它排除。這就是咱們說的口苦咽干少陽病那種情況。這個排除疾病在人體上只有這么三個方面。你 想一想,可是這個......就規定疾病反應的表、裡、半表半里這么三個部位,是不是的?所以咱們這個辨證,它不是表就是裡,再不然就是半表半裡。這個不是疾病在那搞的這就是人體共疾病,它老想解除它,這個人體起個主導作用,所以這個病不離開表、裡、半表半裡,那麼這個機制的反應,要是亢奮,就是人體的機能呀!就是陽性症,要是這個機制的反應弱衰,這就是陰性症,那麼這個病位就有表、裡、半表半裡。這個症的性質的反應不外乎兩大類。一個陰一個陽。所以有陰陽,裡 有陰陽,半表半裡也有陰陽,就六個型,六個基本類型。我們現在臨床上還是這六個類型。它不是這個類型就是那個類型。也有這個類型與那個類型交錯互見。這都 有的。這就是六經呀!它古人通過臨床呀他看到這六個基本類型,這個不容易。他經千難萬苦總結出來的。所以咱們六經就是這個,可是古人對它呢沒法認識,限于 當時的科學嘛!我們現在比古人強的多,是條件強的多,不是腦袋比他們強的多。所以他們就是用上經絡了,那麼這經絡受邪發的病,這就壞了,所以就弄一個太陽 病、陽明病、少陽病等都拿經絡名給起上了。這個他害人不淺。但是古人也是的,原起他未必是這個意思,可是后世注家在這里就作文章囉!這就把辨證的規律給弄 不明白了,到現在也沒弄清楚。所以現在研究傷寒論,傷寒論怎麼個辨證體系呀!說不出來,那麼中醫辨證施治究竟失治,是疾病自己什麼呢?也不知道,我認為這 些地方要努力,這個東西就在這個,它是規律性反應,就是我們剛才說的,這外規律性的反應是怎麼來的呢?主要來于人體與疾病的鬥爭。古人這個體會是很好的, 不是疾病孤獨在那進展的,它是機體與疾病兩個方面的作用。所以古人說正邪交爭,這是很科學的一名話,可是大家都是做口頭禪囉!沒有好好分析這個東西。

----------------------------------

好強,這種論調好強…

胡老(1899-1984)讓我們向他致意…



ads2

如何順其當然聽自然

想當然,自然聽自然。
聽自然,當然想當然。